首页

白袜踩踏

时间:2025-05-26 12:34:26 作者: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博会:达成现场及意向交易额超60亿 浏览量:16227

 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,2024年1月,赤道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,东太平洋暖水中心偏高2.5℃以上。厄尔尼诺监测关键区的海温指数为1.80℃,较2023年12月下降0.22℃,说明从2023年5月开始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自2024年1月以来开始衰减,目前已过峰值,强度确定为中等强度。中国气象局预计,未来三个月,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继续下降,2024年4月前后厄尔尼诺事件结束。

  “厄尔尼诺”是如何搅动全球气候的?

  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 周兵:厄尔尼诺是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洋事件。它又是如何影响气候异常的?主要是通过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,来影响热带地区环流系统的异常。也就是说厄尔尼诺的出现使得热带纬圈环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在这种环流的影响下,会造成一系列的热带地区的气候异常,又通过热带和热带外的大气的相互作用,影响到北美,影响到东亚,所以说厄尔尼诺可以造成区域和全球的气候异常。

  时间轴梳理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关键节点

  从强度来看,本次厄尔尼诺事件为中等强度。从2023年5月开始,峰值出现在2023年12月,自2024年1月以来开始衰减,目前已过峰值,预计2024年4月前后结束。

  受“厄尔尼诺”影响 拉美多国遭遇高温

  厄尔尼诺搅动北半球,带来冰冻雨雪天气的同时,也给南半球的巴西、阿根廷、乌拉圭和智利等国带来了连续的高温天气。

  当地民众表示,可以很明显感受到气候的异常。持续的干旱和高温还在拉美多国引发了大规模森林火灾,各国相关部门均发布警报,警惕可能由此带来的山火、粮食减产等灾害。

  世界气象组织:去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

  世界气象组织上个月发布新闻公报,正式确认2023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。世界气象组织监测数据显示,去年6月至12月,全球气温每月都高于历史同期纪录,且7月和8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两个月。

  对此,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塞莱丝特·绍洛表示,202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助推全球气温升高。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在高峰过后才对全球气温产生最大影响,因此2024年可能比2023年更热。(央视新闻客户端)

【编辑:曹子健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报告:2577家老年人、残疾人常用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

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 题: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—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民政事业发展指明方向、注入动力

9月16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180万人次

西安城墙西南城角与东南城角上演光影秀,现场以投映的方式,在墙体上呈现出“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”“团结凝聚力量 奋斗铸就伟业”等标语,洋溢着浓厚的节庆氛围。

中英/北爱教育合作论坛在贝尔法斯特举行

汉内斯·菲尔纳:在中国文化中,“和谐”通常意味着多样性中的统一,是一个动态过程。在西方文化中,它通常意味着静态意义上的“和谐”。

长城五大品牌首次同台亮相北京车展,坦克品牌加速全球化进程

“我们俩在2018年的时候就讨论过做本土冰箱贴的可能性,但是因为本职工作特别忙以及家人不支持,创业迟迟没有下定决心。”沈吉有些遗憾地说。

北京发布第三轮拟供项目清单 均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纯住宅地块

据悉,25年前,垫江举办首届牡丹文化节,将藏于山间的牡丹呈于世人面前。历年来,当地举行牡丹文化节,从未间断。以此为引,垫江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,获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,牡丹文化节荣获中国西部最具影响力文旅节会。

相关资讯
(新春走基层)高铁列车上的灯谜会:让旅途更温暖

陈强:创新生态牵涉到人才、技术、资本、信息、设施、平台、社会关系、文化、科学家精神、制度供给等多个方面。良好的创新生态可以激发和催生科学新发现、技术新发明、产业新方向和发展新理念。在很大程度上,科技创新的竞争已经演化为生态与生态之间的比拼。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统筹谋划和一体部署,也体现了党中央对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态势变化的战略思考。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,在打造良好创新生态方面,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。首先,创新生态具有多样性,分别与不同类型的科学和产业活动相适应。要实现科学治理,必须加深对其特征及机理的认识,因势而谋,顺势而为。上海正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,应该分别从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出发,增进对其“四链融合”机理的理解,谋划治理逻辑。其次,创新生态具有复杂性,涉及繁复的主体互动、要素聚合、能力集成及机制联动。上海要形成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生态,不仅要关注条件和能力建设,不断提高要素浓度,更要促进范式转换,依托现有基础,着力提升生态位势。再次,创新生态具有动态性。科技进步日新月异,数字化、智能化及社会化特征愈加明显,很难精准预判重大科学活动的突破方向、规模和节奏。因此,创新生态治理要适当降低治理重心,为社会创新力量提供全方位、全过程的赋能,为其能量释放创造更多的可能性。最后,创新生态具有开放性,需要与外部世界进行顺畅的要素流转和能量交换。上海要进一步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和开放门户枢纽功能,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方面,打造上海模式。

热门资讯